导航菜单

情趣、雅趣和理趣的完美融合——读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梁艳

认识德富芦花,是从读《晚秋初冬》开始的。继而,又寻来他的随笔集《自然与人生》。我大饱眼福,获得了许多阅读的乐趣。一篇篇散文、随笔,趣味多多,情趣、雅趣和理趣完美融合于一炉。

所谓“情趣”,是说在他的散文、随笔中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德富芦花出生于日本的一个上流家庭,在他母亲的影响下,受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很深。他天生一颗仁爱、怜悯之心;青年时期读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受托尔斯泰和平思想和歌德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生性散淡平和却又热爱生活。正因此,他笔下的自然美丽而富有情趣。

他尤其热爱自然,这份爱让他有了一双好奇爱美的慧眼且心思敏感。在他的眼中,光、影、声、色无处不美;在他的心中,午、夜、晨、昏无时不美。而这些美景之中又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在《晚秋初冬》中写落叶:“白天看起来像掠过书窗的鸟影;晚间扑打着屋檐,虽是晴夜,却使人想起雨景。”美丽的落叶从书窗前轻轻地飘过,可它早已撩拨了在那儿读书的人,也已带走了读书人的魂。

《自然与人生》中,他带着我们看遍了大自然,富士山的黎明、伊豆山的落日、海上的日出、空山的流水、暮春的山野、晚秋的佳日……山水风光、日月星辰无不入眼,无不入笔。

其中最富生活情趣的当属写月。《晚秋初冬》中“月夜,满地树影,参差斑驳,任你脚踏,也分不开它们”,读此,眼前不禁出现一个瘦瘦的老头,背着双手,追随着满地飘摇的树影不断踩踏的调皮身影,更让人想起儿时在月下追逐同伴身影的嬉闹与快乐。同是写月,《良宵》中又有不同情趣。开篇便问今夜可是良宵,无疑而问;接着道明七月之望,月朗,风凉。留着读者自去判断,他自己先睹为快了。搁笔出户,步于中庭。以树、夜气、虫声、水暗写月,然后移步田间,写月,写月下。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声光影、人树鸟,尽在月下。这些细微传神的描写,诗意而又亲切,蕴涵着作者对自然深切的爱,而这份爱又培养着他的美感,培养着他的情趣。

在他的笔下,因为浓浓的生活情趣,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不活灵活现;朝露晚霞、山川河流,无不风姿绰约。他的文字,被浓浓的情意浸透了,读来情趣盎然,历历可观。

德富芦花还深得文人之雅趣。所谓“雅趣”,与“情趣”略有不同,在此专指他高雅的审美情趣。平凡普通的景物,在他的眼中都是有情有趣的。在那寂静的庭院中,菊花像是含羞的少女,微微地低着头;南天竹的果实寂寥地躺着;老猫慵懒地趴着;苍蝇轻快地飞着……世间万物,各得其宜,尤其是那小小的苍蝇自由地舒展着。这不禁让人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不要打那,苍蝇在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一切美的、丑的生灵在德富芦花的眼中都是平等的,有着无限活力的。“李子熟了,每当沾满了白粉的琥珀般的玉球骨碌碌滚到地面的时候,我就想,要是有个孩子,我拾起一个给他,那该多高兴啊!”(《我家的财富》)那琥珀般沾满白粉的玉球和粉雕玉琢的孩子该是人世间的绝配吧!

要怎样的温情与仁爱,才能让这些普通之物如此美丽而多情?才能让这平常的生活如此诗意盎然?德富芦花用极清淡、简朴和雅致的文字把他眼里心里闪,射出来的或敬或爱或悲悯的都写出来了,因而他笔下的生物都栩栩如生,他笔下的生活都有滋有味。这种用温情和仁爱濡染出来的雅趣经文字从字里行间里跳跃出来,给读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

他常常在清净的夜晚,默然独坐或是站立,寂然凝听,听潇潇暮雨,听肃肃秋风,听啾啾虫鸣,听潺潺清泉……这显然是他自甘寂寞的清淡雅意的流露。当这种高雅的趣味成了一种气质、一种修养,那么它就会在日常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也会在他的文字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在这一篇篇如诗如画的随笔中,“雅趣”随处可感,摇曳多姿,如习习清风,幽幽散香,令人雅气荡胸,赏心悦目。这才是散文随笔的高格,怎能不让人读之而顿生雅兴,神清气爽呢?

在德富芦花的作品中,他还将对普通事物的体察扩展成一种向善之心、爱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对大自然、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发出极富人性的关注与流连,并且让其深入骨髓,浸入灵魂。我想这就应该是他散文的“理趣”所在吧。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它寓理于情、寓理于形象之中,使人读后,掩卷沉思,不觉豁然开朗,能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趣味。

《晚秋初冬》的结尾处,他是这样写的:“月光没有了,寒星满天。这时候,我寂然伫立树下,夜气凝聚而不动了。良久,大气稍稍震颤着,头上的枯枝摩戛有声,脚下的落叶沙沙作响。片刻,乃止。月光如霜,布满地面……”他善于在静态的心境下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又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态,看似孤独的伫立,其实正是他~个人生命的狂欢。在满天寒星之下,人声顿绝之时,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成了他心中的天籁之音。这“至高无上的音响”,是他心中涌动的空寂之情,也是他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幻觉,更是他在自然中实现的人生的超越。《良宵》中,月色迷人,世界一下子在他面前删繁就简,还原成黑白二元色。“我在此中散步,竟怀疑自己变成了水藻间的游鱼。”他对生命的本质有了独特思考,既深得庄子化蝶之妙,亦有濠上之辩的哲思。

人们常说感怀伤秋,然而在德富芦花孤寂的内心世界里,感伤中夹杂着一种崇高的力量,平和心态中蕴含着豁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种孤寂中的超脱、宁静中的升华,正是他散文中“理趣”的完美体现。

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孕育了德富芦花的性情、诗情和才情。他像一个佛者,慈眉善目地看着世间的一切,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不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他又像一个道人,竹杖芒鞋、轻骑胜马地穿行于山水间,朝露晚霞、山川河流无不在他的笔下展露风姿。随笔写成这样,确属高境界了。

我反反复复地读《自然与人生》,无论是浓郁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审美情趣,还是令人折服的哲思理趣,处处都充盈着作者的人生智慧。我们可以想见他的生存环境,感受到他的生活节奏,还会被他的喜怒哀乐感染,当然更欣赏他在作品中袒露出的那种温和、平易、仁爱的性情和独立、洒脱、高雅的气质。一句话,在他用文字绘出的美丽画卷中我们享尽情趣、雅趣和理趣相融的读书妙趣。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223001)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