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税务税收学实践能力培养改革研究论文(共2篇)

导读:税务税收学论文在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不清楚应该怎么写的吧,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会感到特别的茫然无措,因此也会大量的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本论文分类为文科毕业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税务税收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营改增后税收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摘要]营改增后,税收学教学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以财税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本科院校应针对税制改革所带来的教学变动做出即时反馈。通过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为主,引导课程改革。

[关键词]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创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31-0062-02

一、前言

中国税制改革要求高等院校针对财税类人才培养内容进行变化,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最新增值税改革内容。对大纲、教案及时更新,实训类软件系统更新。(2)设计营改增相应实践教学内容。(3)教学安排注重引入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模块。一方面引入第二课堂,积极建设实验室,培育校外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税收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担负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责任。在教学内容上,应围绕课程开设的主旨,让学生充分掌握营改增制度,以提高學生的实务处理能力为目的,设置教学内容。

(一)课时安排

营改增对税收学课程的影响可以分不同课时来看。总体来说,由于取消营业税,课程总课时多出2~4个课时不等,可用来讲解营改增制度。因此,把这部分内容设计成2、3、4个不同课时的教案、PPT、案例和习题等用于课堂教学,同时,细化营改增的具体制度,让学生更加清楚明了地掌握营改增的内容,掌握增值税的相关知识。

(二)模块教学

教学内容安排上以理论和实践部分为分界点,进行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是把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类别、所运用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分阶段讲授和教学。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首先,有利于学生厘清知识之间前承后继的关系;其次,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本研究在税收学课程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基础理论模块。该模块主要是课程的前九章内容,包括公共产品与政府税收、税收作用机制、税收原则、税收政策、税收负担、税收增长趋势与税收预测、税收风险、税收成本、税制结构。该部分内容采用常规教学,以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为主,在授课中加强师生互动以增强学习效果。

2.税收制度模块。该模块应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有税收制度内容的介绍,包括商品劳务课税、所得课税、财产税及其他税种。第二部分是税制革新部分及其他,此模块教学设计应将更新教学内容的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3.案例教学模块。此模块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课程建设编纂教学案例库,运用知名企业案例调动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分配案例,形成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分析案例、互助合作、协同分工、全班演示、班级讨论、教师反馈的流程,完成案例的知识点教学和应用。这一方法能调动学生自己探求解决方案的积极性,也能发动学生搜集教材以外的教学参考资料,还可以从实践层次锻炼学生的税务技能演练水平。

4.竞赛教学模块。此模块以税务技能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里面的税法知识竞赛题为导向,开展专项训练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参赛试题回答的正确率和证、赛通过率。可以在暑期实践教学周开展,参赛学生参加,开设税法知识、税务技能课程,有针对性地加深对税收学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三、教学手段的选择

目前高校税收课程教学普遍存在欠缺应用实践性,研究认为,营改增教法创新应以夯实学生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时事联系为主。税务工作已进入了计算机网络时代。财税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基础,才能有效保证课程教学活动的高质量。税收学课程拟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相关知识。

(一)案例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法中大量引用结合现状的案例。案例教学法要求课程建设团队大量搜集近期有时效性的真实案例,并结合章节教学中的教学模块和知识点,对案例进行有针对性改编,形成独立的税收学教学案例库,在教学中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二)项目教学方法

针对税收制度,可以采取主题、项目等方式的教学法,变更以往的以税制要素为逻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纵向学习视角,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以企业所得税纳税计算这个知识点为例,设立项目任务,提供具体的纳税人营业及成本费用等企业案例相关会计材料信息,要求学生自行整理计税需要的会计科目数据,进行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列,项目进行中,有相应需要完成的任务,以累积任务为形式进行考核和效果反馈,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进行汇报和讨论,教师集中反馈和点评。任务完成,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各个环节知识点,以练为形式贯穿项目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学生与教师互动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成果评价手段也趋于多元化。税收学课程应进行资源创新、互动创新、评价创新。资源创新方面,积极运用网络共享课、微课、慕课资源。税收学课题拟在后续教学中运用中国大学慕课APP。易财税平台课程,作为课堂教学辅助,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互动创新方面,运用课堂派、雨课堂等微信小程序,实现课堂互动创新。评价创新方面,可以以网络课程的学习学时和作业要求以及在线测试题作为课程作业和课外拓展资料要求,结合网络记录数据作为成绩,加入进课程最终考核,既可以督促学生利用课堂外的时间完成学习,也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

(四)产教融合现场教学法

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就是校企合作,它是联合校企双方资源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运用企业的工作环境和熟练从业人员的经验资源为在校学生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和教师的能力,为企业输出有针对性的实用人才。校企联合,它的特点是注重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践,直接与市场接轨,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具体操作方式为设立实践周,一方面安排学生去定点实习单位观摩学习,另一方面结合企业方安排的项目、任务,安排学生作为实习生在现场完成实践。

(五)实践教学手段的创新和应用

实践教学手段在本校项目研究的运用结果来看,表现在运用创新创业、多方位的教学手段培养对接企业对税制改革政策熟

练人才的需求。

1.模块教学成果

主要应用在2018年2015、2016级财政学专业学生参加注册税务师协会主办的税务技能竞赛专项训练,于2017-2018第二学期暑期实践周安排两门税收学课程教师分别培训24课时税法科目、16课时涉税服务实务科目;培训后,学生最终竞赛通过率达到80%以上。

2.线上线下教学结合成果

在税务技能专项培训教学中,教师引入课堂派微信小程序,签到、师生课堂互动、课后练习平台,将学生手机作为教学平台利用起来,起到课后监督学生自主学习、课上课下实时双向互动的效果。

教学中运用大学慕课APP作为先导课程,实现提前预习,课堂讨论反馈的试验翻转课堂模式,学生反馈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018年国家税务技能比赛中注册税务师协会提供官方教学视频培训,可做为加分项目,全部视频课程学习完毕最多可加至8分。有接近62%的参赛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获得加分项目,参与在线培训人数中有接近83%的学生获得8分满分加分项。这项在线学习一方面为竞赛赢得分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线上教学的优越性,可利用碎片时间回顾知识,巩固知识点。下表是此次竞赛参赛学生在线培训情况统计。

3.考核方式创新

(1)以证照考试资料作为作业考核资源。

(2)引入证照考试通过情况与学分、学时挂钩的教改举措。

将与税收学课程相关联的证照考试,诸如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等考试,单门或多门科目的通过分数换算成相对应的学时或学分,在教学中可予以抵免,以此鼓励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就业资质的积极性,同时也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

(3)引入竞赛作为教学考核手段。

2018年7月课题组组织2015、2016级财政学学生参加注册税收师协会主办的全国办税技能竞赛,税收学课程教学团队拟以此次竞赛成绩作为税收学课程教学成果检验手段,并作为实践课时督促学生自主参赛。赛终对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赛终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级财政学学生全员参赛,通过率达到49.4%,2016级财政学学生全员参赛,通过率达到86.76%,综合通过百分比达到72.34%。总计160人,通过考试并获得注册税务师协会颁发的“全国办税技能竞赛合格证”。本次实践教学考核成果优良,体现出税收学课程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改进的成效,学生一方面税务技能有所积累,另一方也获得业界认可的证书作为以后就业的资质证明,该考核手段可作为后续教学考核手段得到继续推广。

总之,税收制度更迭变化,还需要财税教学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作出更多的探索,培养更务实和具有实践性的财税人。

第2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纳税实务人才,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成为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加强学生税收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以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为学生夯实良好的就业基础。

关键词:L中职;会计专业;税收;实践能力;对策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改革,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需要大量的应用型纳税实务人才。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

一、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一)税收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清

传统的会计专业对税收课程的培养目标仅限于能够正确贯彻国家税法,进行纳税核算,而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则较少提及。从毕业生反馈来看,学生能掌握主要税种的基本计算办法,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

(二)师资队伍税收实践经验不足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的高低,关键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水平。就目前来看,税收课程师资队伍还存在着实践经验少、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导致难以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

(三)税收实践教学严重不足

目前,中职税收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问题,加上教师实践经验贫瘠、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课时不多、实践材料及教学软硬件不足等的限制,税收实践性教学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四)税收实践教学资源有限

由于资金短缺、实训软硬件滞后等各种原因,模拟实训室的配置情况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实训效果差,教学质量低。有的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税收模拟实训室;有的学校虽配备有集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于一体的模拟实训室,但税务部门业务简单,实训软件也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

二、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稅收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调研岗位需求,细化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市场,找准专业定位。为此,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通过对历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跟踪和对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前会计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重新定位税收课程的培养目标,直接对接企业财会部门办税员业务岗位或代理此项业务的事务所的税务代理岗位需要。

(二)建设“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解决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一支“理实一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税收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相关企业、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习或到税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行业现状,搜集各种原始数据和相关税务资料,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报名参加各种税务、会计执业资格的考试,如: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对获取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另外,从社会引进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到专任教师队伍中,或者将在企业一线从事税收工作的企业财务人员、相应税务机关的干部聘任为学校的兼职老师,对学生进行纳税实务的指导,直接将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来缓解现阶段“应用型”教师人员的不足。

(三)依据职业能力,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在中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理论教学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不必讲授过多的抽象理论知识,把重点放在税额计算和具体的涉税实务操作方面,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以实践应用为主,理论为辅,只要是符合当前教学的特点,就可以采用。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完成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作为导向来编写校本教材。将企业报税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项目,根据项目确定教学任务,在各个教学任务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将分散的内容按照任务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任务中,贯穿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比如在学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的这一章节中,就可以分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操作、增值税进项发票认证、抄报税、纳税申报表填写和税款缴纳等五个教学任务,而纳税申报表填写这一教学任务又可细分为销售明细、进项明细、纳税申报表及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等表格填写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一完成各个教学任务,并及时进行考核,同时设计一个完整案例,把几个环节串联起来,让学生完整、详细地掌握真实的纳税操作过程,并在这过程中重新建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参与、合作。

(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会计专业税收教学中,可以积极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结合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分组教学法、分层次教学等方法,并灵活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以企业办税员岗位业务处理的工作顺序来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仿真实物工具,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其他会计和税务资料,进行仿真教学的演示;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税务局、税务师事务所、企业等进行现场教学;或者在校内设置模拟办税大厅,通过高度仿真的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纳税操作业务,让学生从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为办税员的角色,零距离接触实际涉税业务,促进学生的税收实践能力的提高。

(五)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为了满足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要求,学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企业税务申报实训室、会计模拟实训室等。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和企业合作建立能够满足实训教学的税务代理部门,也可以把税务局的报税大厅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