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游刃笔墨于心境—— 何二民的中国画创作

文/ 邵大箴

何二民,艺名何人,生于60 年代初,长于湖南湘潭,一方水土养就了质朴率真的性格,他常用自己的名字来自谦自嘲为“二等公民”。当年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的他,擅长工笔人物,兼攻写意花卉。1994 年,随着滚滚而来的经济大潮,把他冲到了广西北海,而他凭着艺术的技能和敏感开始投入装饰设计领域,并在这里得到了许多创作灵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勤奋,不久便在装饰界声名鹊起,在北海民航机场大厦有他的浮雕《追梦曲》,在北海老城有他的群雕作品,第24 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的吉祥物也是他设计的。虽然何二民在商界辗转浸淫多年,但他并不甘心仅仅在商海里拼搏,他心中的梦想和激情是回归艺术创作。不久,何二民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和文化部全国画院专业画家人物画高研班学习。随之,《老街遗韵》《锦绣家园》《美丽家园》《故里》《老屋》等一批可圈可点的作品涌现。

何二民爱竹,爱其节外无枝的操守和“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而画竹之难,难在雅与俗之间,中国传统画中的竹,并不拘泥于如实地表现它的一枝一节,而是要概括地去描绘她的形、神、意等特征,抵达那种心中有竹无不是竹的境界。何二民时常记得古人语:静气写竹!一个“写”,道明了画竹之关键所在。何二民说“: 画竹相当于写字,书体的篆、隶、行、楷、草在画竹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定位。”把书、画完美地糅合一起,把写竹时那种红尘浮躁融化于墨香笔端间,不管窗外几多风雨,仍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何二民借鉴古人的笔墨技巧,取工笔与写意间,尝试董寿平以“力”贯穿始终的墨竹。挺拔劲健的竹竿,有篆书的笔法;淡墨勾勒的竹梢,有隶书的味道。而画竹的过程其实就是画家与所画之竹融为一体的过程。通过笔线墨色,作者把墨竹的灵动英姿和它直、节、虚静的品格展现出来,同时其感情其心境其灵性也寄寓在其中了。

何二民的山水画是以“老街、老屋”或者是榕树为题材,他认为“老街、老房”是一种静态美,它汇聚了先辈们的创造智慧。在广西北海的老街,看似西洋建筑的骑楼老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何二民通过“老街系列”“老房系列”的沧桑史来唤起人们对古老历史的回忆和保护文化的意识。他说:“我通过笔墨的黑白世界以质朴的方式怀念老街、老房曾有的辉煌,想念它曾经历的风雨。”何二民的《锦绣家园》《故里》《老家遗韵》《三堡》和《月光》等作品,在满构图中运用线条的穿插寻求一种“密中插针”的表达方式,并采用黑白关系,注重画面的起伏,穿插、参差、叠压变化来表达“老街、老房”经历岁月沧桑的容颜。

何二民的另一类题材是画那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盘根错节的古老榕树,让人们领略千年榕树苍劲之美。何二民在他的《生生不息》《榕树》《听涛》和《南珠魂》等作品中,之所以用朴素的黑白灰语言,是为了在表现榕树枝叶晶莹剔透的水润时而又不失其树干之丰富肌理,在黑灰白转换中既展现古树枝叶“空灵”的潇洒风度,又呈现它宏伟苍茫的大气象。

何二民是一个不断思考人生哲理的艺术家,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心态关注着周围的世界。他以顽强的毅力,为艺术付出艰辛的劳动。他总是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感动、能让自己灵感迸发出激情的事物加以描绘,他的作品总是追求情景交融的境界。

何二民

艺名:何人,1961 年8 月9 日出生于湖南湘潭

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

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研究生课程班结业

文化部2012 年全国画院专业画家人物画高研班结业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广西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美术界》编委

北海中国画院院长

北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出版作品集多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