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刍议组长民主竞选方式

阅读提示

民主竞选无疑是大多班主任、学生和家长喜欢的方式,喜欢的背后是竞选的公平公正原则和现实中的民意基础。然而,喜欢是一回事,运用又是一回事。如果不合理地运用,竞选也是会出问题的。温老师接手新班后,就采用了组长竞选,学生小新不负温老师所望高票当选,然而上任后说的和做的不一致,不能带领小组进步。最后,只得更换小组长。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小新能当选呢?小新军训中时,出彩的表现以及较好的入学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即给人第一印象很好。但短短的军训时间里,大家对彼此的性格和能力并不是很了解。可以说,竞选的时机不太合适。

周老师班的竞选问题就很明了了。当然,周老师也做了相应的规避,如使用试用、考核和激励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两篇文章中反映出的竞选中的问题,我们该得到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呢?

民主竞选方式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中使用最广泛的小组长选任方式一一般来说,先由组员报名参加小组长竞选;然后竞选人在全班或全组进行竞选演说,说出自己为何参加竞选,如何当好小组长,如何带领小组成员管理班级等;最后南所有同学投票决定谁当小组长。这种选任组长的方式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是适用于学生之间互相知根知底的群体。例如,学生要至少在一起学习生活一年,对身边同学的思想道德、学习素质、兴趣爱好、性格习惯、组织领导能力甚至家庭情况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选出的组长应该是较为合适的人选。如果选举人对被选举人一无所知,选出来的人自然难说合适。记得2009年9月,我接了一届新高一班。当时,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还在尝试阶段。开学一个星期后,开始竞选小组长,有一个组选出一黄姓男生当组长。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个组跟其他组比较起来,管理丁作显得被动、落后,小组毫无生气,这跟黄姓组长的工作有关。因为黄姓男生内向,不善口头表达,还有些腼腆。我问这组学生,你们选黄同学的理由,学生们说: “当时认识才一周多,在竞选会上他念了稿子,觉得他还很有想法,加上他个子较高,我们就选他。谁知他平时不爱说话,胆子较小,工作开展不起来,我们的积极性也没有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只好撤换组长。

二是适用于认知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这种群体,首先能胜任组长的人选较多,其次选举人具有选出合适小组长的慧眼。2012年我校的一个文科班,用民主竞选方式选组长,结果选出来的组长要么工作能力不够,要么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有的小组长是“大哥”“大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是的确“朝中无人”,二是选举人对被选举人各方面的素质不能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仅凭好恶、亲疏而意气用事,甚至被小集团挟持民意。

民主竞选方式具有两大特点:参选人是自己主动报名参加竞选的,主动登台宣传自己;选举人是小组中所有的组员,他们都有权力投票,选出的组长是他们行使了自己权力的结果。这两大特点使得民主竞选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组长工作热情、积极性较高;组员对组长的认同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小组合作管理的实施效果。

当然,民主竞选方式也可能带来不足,因为组长是大家选出来的,这样,组长可能产生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的情绪,工作中可能产生官僚主义作风,甚至以权谋利;听不进组员意见,甚至欺压组员;也可能对老师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不予理睬。

总之,民主竞选方式不失为令师生都满意的一种选任组长的方式。当然,无论选用什么方式都应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目的只有一个,即选出最能领导当前小组的组长,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效用。

(湖北武汉水果湖高级中学 董忠明)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