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药学卫生 » 医药学 » 正文

基于以生为本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药物分析是药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学习习惯出发,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笔者分别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归纳总结知识点及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并践行了教学思路的改进,凸显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方法;以生为本

药物分析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分析和控制的科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能够胜任药物研究、生产、供应和临床应用中的质量分析与研究工作〔1〕。作为药学类专业的主干学科,药物分析相关知识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是非常实用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建立一种“以生为本”的学生观,将学生从教学对象转变为学习主体,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2〕,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学习能力充分发挥。笔者作为医药院校的专业课老师,承担了多个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工作。基于学生的层次差异及学习习惯,笔者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因材施教

学生的层次不同,培养目的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应不同〔3〕。目前我校开设此课程的专业有药物分析专业、药学专业及生物技术专业,其中药物分析专业和药学专业在第五学期授课,生物技术在第二学期进行授课。由于专业和年级的不同,教学目的和学生知识层次均有所差异,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也有所不同。

1.1不同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对于药学与药物分析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药物分析课程均是在第五学期开设,所用的教材均为杭太俊主编的药物分析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但某些内容的教学侧重点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未来专业就业方向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得专业能力。比如“体内药物分析”这一部分内容,药学专业的学生是作为一章来学习,共2个学时,需让学生掌握体内样本采集方法、前处理过程等知识点;而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学生,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时,不讲授这一章内容,而是在第六学期开设体内药物分析这一门专业课程,共20个学时。体内药物分析方向是药物分析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科研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要进行重点学习和讲授。

1.2不同专业教学知识点难度不同对于生物技术专业来讲,药物分析课程开设时间为第二学期。不同于药学或药物分析专业的学生,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化学及医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知识点的难度和宽度上都有所降低。首先,生物技术专业选择的教材为张振秋、马宁主编的药物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相比,简化了一些章节和内容,比如在“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这一章中,“高分子杂质检查”这一知识点的篇幅就由单独的一节内容,简化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一节中的一个知识点,将高分子杂质的来源、分类、结构特点及检查注意事项均省去,只保留了控制方法相关的“凝胶色谱法”和“自身对照外标法”知识点,且“自身对照外标法的原理”和“缔合物形成的条件”均有所简化;另外,删除了一些论述行业发展现状及拓展性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行业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而对于比较难懂或者过于专业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首先设计一个贴近学生自身经历的场景,让学生有代入感,再进行问题设计。当学生有强烈求知欲的时候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4〕。

以药物分析中“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一章为例: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切身经历作为切入点,比如季节改变时,很容易感冒,进而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那使用的抗生素属于什么类型,结构、性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又该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以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比如“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这一部分内容,开篇设计一个生活情境:由于药物的特殊性质,会有一些用药禁忌的传言,比如某些药物不能和牛奶同服,吃了某些药物不能晒太阳等等,那么这些传言是否具有科学依据?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求证,就要了解这些药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相应分析方法。作为授课教师,可对书本中相关知识点进行列表对比,具体内容(见表1)。这样讲授,学生一目了然,既能够发现更多的学习乐趣,也会对药物分析相关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

3归纳整理知识点

药物分析课程内容多且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交叉记忆。比如在各论药物鉴别中常见的“芳伯氨基的反应”,涉及到多个章节,多种药物,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具体内容(见表2)。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总结知识点。

朗朗上口的口诀也是促进学生记忆的有力工具。任课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在知识储备及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上的优势,将知识点浓缩成记忆口诀,除了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外,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比如“抗生素类高分子杂质检查”这一部分内容,高分子杂质分离和定量的原理比较难以理解,笔者将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如下:“高分子杂质,一定要控制,分子量大不必说,来源广泛、结构多。凝胶色谱来分离,大先小后靠孔径;杂质限量很难找?自身结合做外标。”学生普遍反映,采用这一口诀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药物分析课程中,遇到有争议的知识点时,不能照本宣科,要进行思维启迪,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探索的学习习惯。比如“抗生素类药物的高分子杂质检查”这一部分内容中,教材上的观点是,需要对其进行检查的原因是高分子杂质会导致速发型过敏反应〔1〕,而有研究表明产生此类过敏反应的原因是由于青霉素类药物分子本身属于半抗原,其代谢产物在体内与蛋白或多肽结合形成抗原〔5〕。笔者在这一知识点的讲授时,强调这些问题仍然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进行论证,鼓励学生去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启发了学生思维,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生为本,即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对于药物分析的知识点来说,即抽象且繁杂,学生在刚接触的时候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作为任课教师,不能机械地灌输知识,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贮备及层次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实现自身最大的学习效果。我们会继续研究完善,在不断的实践中作出进一步的总结。

参考文献

〔1〕杭太俊.药物分析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1.

〔2〕高翠欣,姜伟,喻芒清,等.“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4):73-74,77.

〔3〕李明娟,吕立华,朱琪.药物分析课程中层次与模块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49-2450.

〔4〕郭琼,慕雅婷,李甜,等.从学生学习兴趣角度探讨如何学好组织学与胚胎学〔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3):432-435.

〔5〕孟娟,王良录.青霉素过敏及诊断方法〔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6,(04):412-420.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