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护理 » 正文

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许素英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质量改进后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及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6个月后血液标本采集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5.24%提高到98.16%;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上升到99.44%,对采血技术满意率由86.11%上升到97.50%,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能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确保临床检验正确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血标本;应用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8.062

作者单位:274500荷泽市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人民医院心内科

许素英: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液各项化验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正确与否及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住院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1]。临床护士如何正确采集标本,是医院加强安全管理,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技术水平的关键环节。2013年4月我院心内科针对血液标本采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6月常规护理质量控制时采集的3150份标本作为对照组,质检科同期调查360例患者对本科室采血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选取2013年7~12月采集的3420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质检科调查360例患者对采血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两组血标本检验项目有血常规、凝血系列、血生化、空腹血糖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控制,观察组则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如下:

1.2.1成立质控小组成立护士长、质控员、责任护士参加的质量改进小组,建立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管理的标准与要求,重新制订采集血液标本的流程。

1.2.2分析不合格标本原因对对照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不合理标本150份,占4.76%,主要有采血量过多、过少,标本溶血、稀释,抗凝标本中有凝块;对开展的新项目不清楚,导致用错试管;加床患者调整床位后化验单未及时修改床号,匆忙中患者未听清自己的名字,导致抽血错误;护理人员未交代注意事项,导致患者进食、进水,从而影响标本采集,延误诊断[2]。

1.2.3制定改进措施(1)加强护士对标本采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血液标本采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操作流程及采集标本的质量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尤其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检验项目聘请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将检验分析的意义、标本收集的规程等列入护理“三基”培训内容中;对新上岗和屡次出错的护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重点管理,定期讨论、总结经验,确保检验前标本的采集质量。(2)认真落实护理查对制度,杜绝标本错误。采血前、中、后均应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检验科室、采样时间,避免张冠李戴。了解检验目的,区分标本类别,根据检验项目选择相对应的真空采血管,并贴好标签,注明姓名、科别和床号等,保持条形码清晰,避免漏抽、重抽、错抽。(3)消除患者顾虑,取得患者配合。有些患者不了解化验检查的目的,甚至拒绝检查,护士应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根据检验的目的,结合患者诊疗的不同阶段向患者耐心正确解释,告诉患者化验的结果将是患者机体内在的客观指标,化验结果正常与否,与疾病的存在、严重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重视与配合。(4)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准确抽取血液标本量。选择正常部位静脉血管采血,忌在外伤水肿及正在输液的肢体上采血,更不能通过正在输液的针头直接抽血。普通血标本采血3~5 ml,注意一些特殊需要的试管,如凝血功能、DIC、备(配)血必用凝血管且2 ml定标,上不得>2 ml,下不能<1.8 ml;血常规管,有1,2 ml定标,抽血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剂量规定,否则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如近年我院开展的血液流变检测,要求比较严格:一是试管要求用肝素抗凝,二是剂量必须在5 ml,三是必须充分混匀,不能凝血或溶血,3个条件缺一不可。(5)制定标本采集指南。将本科室常用的标本采集项目进行归类,把采集标本的项目、采血量、标本容器的颜色、采集的要求等,制作成表格,条理清晰、便于操作,防止忙中出差。(6)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定期组织召开临床医护人员、检验人员、患者交流座谈会,了解标本采集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与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改进措施。

1.3效果评价实施持续质量改进6个月后观两组血液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及患者对护士采血满意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血液标本合格情况比较(表1)

3讨论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一个危险因素[3],血标本检验项目除有血生化、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及5项指标等一般项目外,还有血淀粉酶、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的血凝检查,血清肌酸激酶测定等急查项目,血液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急救、诊断与治疗,因而对心内科护理人员标本采集提出更高要求。

持续质量改进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4],使血液标本的采集、化验结果快速、准确,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患者的及时诊治提供了保障。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工作责任心,加强了自律性,规范了标本采集、送检流程,有效提高了血液标本的质量;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个人素养,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护士在采集标本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缩短了护患距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表1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后采集血液标本不合格率由4.76%下降到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对护士采血服务技术满意率由86.11%提高至97.50%,服务态度满意率由90.56%提高至99.44%。

总之,血液标本的采集是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一份有价值的血液检验结果,除了检验过程准确无误外,与标本采集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5]。因此,在血样标本采集的过程中运用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可适应患者的需求、科学发展的需要,提高护理质量。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晓芹,黄桂圆,董奕欲.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4B):29-30.

[2]刘岩琳,邓建琴.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6):109.

[3]朱小翠,王颖.持续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01-102.

[4]赵雅莉.老年科病人24 h尿标本休集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76-77.

[5]陈香,赵庆霞,唐婷婷.护理安全管理在门诊抽血中心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27-28.

(收稿日期:2014-07-24)

(本文编辑 陈景景)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