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特点及防治

刘利军?

(黑龙江省兰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51500)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急性病死率高,慢性常能耐过。

1 病原及流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美蓝染色呈两极浓染,但着色不均。本菌能产生强烈的内毒素,因而具有很强的致病力。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药及外用消毒药均可有效杀灭病菌。?

本病的病原称为胸膜炎放线杆菌。胸膜炎放线杆菌是对猪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呼吸道寄生物,在最急性和急性感染不仅可在肺部病变和血液中见到,而且在鼻漏中也大量存在。急性感染的幸存者成为带菌者,病菌主要位于坏死的肺部病变和扁桃体中。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定,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所有的年龄都易感,死亡率随毒力和环境而有差异,但一般较高。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通过猪与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短距离的飞沫小滴使疾病传递。本病在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由引进带菌猪引起。拥挤、气温急剧改变、相对湿度高和通风不良等应急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2 临床症状?

因猪的免疫状态,不利环境的应激和病体暴露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在最急性型,有一头或几头猪病得很重,体温升高至41.5℃,表情漠然,食欲废绝,有短期的下痢和呕吐。病猪卧地上,初无显著呼吸症状,但心跳加快,心脏和循环发生障碍,鼻、耳、腿、体侧皮肤发绀。最后阶段严重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呈犬坐姿势。临死前从口、鼻中流出大量带血色的泡沫液体。死亡发生在24~36h内。偶尔有的猪突然死亡而无先兆症状。在急性型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绝采食。有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严重呼吸症状。亚急性和慢性型不发热,有程度不等的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减少。?

3 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主要位于呼吸道。肺炎大多两侧性,累及心叶和尖叶以及隔叶的一部分。肺炎区色深而质地坚实,切面易碎。纤维素性胸膜炎明显,胸腔含有带血色的液体。在迅速致死的病例,气管和支气管充满带血色的黏液性泡沫性渗出物。在较慢性的病例,肺隔叶上有大小不一的脓肿性结节。胸膜有黏连区。早期的组织学变化以肺组织坏死、出血、嗜中性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血小板激活、血管栓塞、广泛水肿和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急性应答之后,在坏死区周围发生巨噬细胞浸润和显著纤维化,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其特征。?

4 诊断?

根据特征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作细菌学检查。从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和肺部病变易查到和分离到病原体。最急性病例也可从其他器官分离病原体。用荧光抗体或用协同凝集试验检测肺抽提物中的血清型特异抗原,可作出快速特异诊断。改良补体结合试验测本病抗体,检出率高,一般感染后2周就可检出抗体。持续3个月以上,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无交叉反应,能有效查出慢性感染猪群和感染猪群,对本病防制有重要意义。血清型分型则用琼扩或间接血凝试验。?

5 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封闭式猪舍应按猪舍人工小气候各项指标要求, 合理调节通风换气, 并注意猪群密度不宜过大, 减少频繁组群。加强卫生管理:猪舍消毒制度化,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应用全进全出制消毒法, 并长年坚持, 避免患猪与健猪接触, 也是控制本病的必要措施。减少应激因素:本病属于条件病, 一切应激因素都能诱发本病。因此, 应避免和减少应激。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因病原菌的血清型不同, 有的菌株可能对某种抗生素有耐药性, 使用前应做药敏试验。一般认为, 土毒素、氟哌酸都有一定治疗效果。净化猪群淘汰带菌猪, 限制感染扩散。目前我国也研制出菌苗, 有些猪场应用于防治该病, 发病率显著下降, 大部分猪得到了保护。疾病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其次为氯霉素、增效甲基异恶唑和四环素,可依据所用药物的特性进行多次注射,或通过饲料喂服,同样有效。 对无病场应防止进带菌猪,引猪前用血清学试验进行检疫。应用相同血清型的疫苗免疫2~3月龄仔猪,可获得良好预防效果。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