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班主任管理沟通艺术构建研究论文(共4篇)

班主任应该都是作为班级管理当中的一个核心,并且也是班级中的一个主流的力量,这就要求班主任任在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时,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一切从学生出发,与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本文就整理了关于班主任管理的论文范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关于提高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水平的研究

姚文徳(甘肃省渭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渭源748200)

摘要:中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接触最多的教师,其工作量和岗位责任更大,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进而对工作热情和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教师主要对强化主动管理意识、消除职业倦怠,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有效解决班主任职业倦怠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班主任;管理水平;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也称为工作倦怠,其主要是指在每天固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后会感觉身心疲惫,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存在一定的抵触和厌倦情绪,情感和情绪体现极度疲劳。如果这种情绪不能有效改善,会出现一些冷漠和消极的行为,以厌烦的情绪对待工作。因此,如何有效消除职业倦怠、提升管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中职班主任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125名中职班主任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一)处于初始状态

通过相关调查分析显示,中职班主任职业倦怠行为并不明显,情绪衰竭是其主要出现的信号,表明职业倦怠正处于萌芽和初始状态。教师的从教生涯是动态发展而不是稳定不变的,情绪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工作过度耗尽了其情绪资源,进而容易诱发职业倦怠[1]。

(二)维度呈现不平衡

通过调查统计,在低成就感、去个性化和情绪衰竭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较为严重,低成就感和去个性化则不太严重。这种维度呈现不平衡的情况,是由压力不平衡所导致,需要学校给予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节,否则会加剧班主任的职业倦怠。

(三)总体现象不严重

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有106名班主任尚不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占总调查人数的84.8%。说明中职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严重。

二、各个因素对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班主任性别

在低成就感、去个性化和情绪衰竭三个维度中,调查对象的性别与职业倦怠并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在统计分析中,男性班主任的总体得分要优于女性班主任。

(二)班主任年龄

在低成就感和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中,班主任年龄与职业倦怠并不存在直接关系,情绪衰竭这一维度则呈现明显的年龄差异。从统计数据分析,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的班主任,其得分总数最低。职业倦怠与班主任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直接关系,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对问题的关注点也不相同。例如,青年班主任更加注重师生关系,而随着经验积累和工作适应,班主任会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其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程度也在不断下降[2]。

(三)班主任职务职称

在三个调查维度中,职务职称与职业倦怠并不存在直接关系,但是在总体水平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支撑差异。本次调查并没有包含高级职称人员,对职务职称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缺乏实证支撑。

(四)班主任的任职原因

在去个性化和情感衰竭两个维度,任职原因与职业倦怠具有明显的关系,自愿选择班主任这一岗位的总体得分较低,而被动任职的班主任的总体得分较高,特别体现在情绪衰竭这一维度。

三、强化主动管理、消除职业倦怠的相关路径

(一)调动管理主动性

中职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经常出现在班主任管理范围之外,问题学生利用管理空档做出问题行为或者违纪行为,为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班主任需要发挥主动性,事事留心、嘴勤多问,从细节中发现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行为问题,通过主动管理消除职业倦怠[3]。例如,当班主任发现洗手间有烟味或者烟灰时,就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认真观察,找出存在抽烟问题的学生,对其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又如,两名学生存在严重的冲突和矛盾,班主任要主动调查他们出现矛盾的原因,然后开导学生、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或者扩大。

(二)遵循管理规律性

主动管理属于一种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教师要遵循其规律性,捕捉学生管理时机,通过有规则、有计划的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4]。例如,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需要抓住放假前几天、周六日以及午休等教师松懈和学生松弛的时间段,对学生的校内校外行为进行管理。又如,班主任要做到动态管理,突破固化的管理时间,让学生不能预测,偶然中伴随着必然。

(三)主动管理多样性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班主任也要注重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积极引入符合当代中职学生特点的管理方式,通过主动管理切实解决问题,实现主动管理多样性。例如,在课间班主任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进而掌握学生的情感动态和思想变化。又如,班主任可以与问题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四)增强管理实效性

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具有岗位优势,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和性格脾气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做到因材施教、析事明理、启发诱导,不能一味地讲道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其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教师要发挥主动管理的作用,提升其实效性。例如,一些学生不爱学习,经常旷课和打架,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需要根据其性格特点,开展心灵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又如,一些学生沾染了抽烟的坏习惯,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抽烟的坏处,进而改正抽烟的不良行为。

总而言之,通过主动管理不仅可以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还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对中职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第2篇:浅析以人为本的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

王凤慧

摘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班主任就应该实施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方式,认真管理自主独立性、主动性都相对较弱的初入学小学生,帮助他们建设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班级环境。本文希望基于人本理念,实施低年级小学班级的班主任柔性管理,以达到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以人为本;柔性化;管理制度;班主任

针对小学低年级管理一定要具有明确的方针,那就是国家教育政策与学校培养目标展开组织、指导、协调与控制,遵循低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客观规律基础,对班级进行全面合规的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确保小学教育初期就实现对低年级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的基本理念

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智不成熟、认知水平偏低且可塑性较强等等特点,本文认为班主任管理更应该强调人本思想。因此,班主任自身必须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以及道德素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管理班级,围绕学生发展根本思考管理方针,为小学生实现他们早期的个人学习生活目标,为他们未来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正确融入人本思想,做好班级管理,班主任需要明确4点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班主任必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一定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正确看待每一名学生,保证在新课背景下将学生视作为发展的、独立的、独特的人来培养,强调人本管理的基本思维理念。

第二,班主任必须围绕自身与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班主任必须要强调人本思想,尊重、公开对待每一名学生,觉得不能厚此薄彼,这样可能会为学生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形成偏见。因此班主任需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身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思考从更为亲切的角度帮助学生逐渐成长,建立以友爱、人格尊重为基础的班级管理范围。要注重师德建设,不断纯净化师生之间关系,确保班级中师生关系始终保持民主、平等与和谐。

第三,班主任必须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体系。深厚的班级文化也是班主任实现班级人本管理的关键,它其中应该涵盖了班级管理的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例如教室的亮化布置、保持绿化、黑板报美化、桌椅整齐等等都是显性文化;而班主任所设置的班级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等都是基于人本理念的隐性文化。教师要分清两种文化区别,争取为学生创造和谐有效的成长环境空间进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与班级集体建设的优化,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的正确方式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管理创新理念,应该思考新的班级学生管理方式,即柔性化管理方式,同时全面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以下简单谈两点。

(一)强调管理方式的柔性创新改善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的,相比于刚性管理的“规章制度”核心、“自上而下”的命令、监督、约束、控制、强制式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则更多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管理,它更弹性、灵活且能够深入研究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规律。在管理低年级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基础思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同时做好以下两点:

第一,要强调班级管理决策的柔性化,班主任在选择制定班级制度、活动内容时应该做到广开言路,保证在民主、自由与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发挥自身想法观点,并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肯定,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益。当然,教师应该在相应基础上加以补充、分析,保证班级管理所有决策也都能趋于柔性化发展。

第二,要注重班级管理过程的模糊化,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难免在学习生活中犯错,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适当引导,对学生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情况做模糊化处理。其内涵就在于避免对学生的过分苛责,而是应该思考用委婉的方式柔性化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建立“对话——沟通”机制

班主任针对小学低年级班级及学生的管理要建立“对话——沟通”机制,这一创新机制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民主形式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而且强调双向交流方式,可为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促互进关系。班主任在管理班级学生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利用“对话——沟通”策略丰富双方交流内容,通过游戏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等实现班级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沟通,树立班主任良好的权威形象,同时创造出新型的对话教学过程观。再一点就是课外活动沟通,它包括了教师所组织的班级课外活动(例如郊游、社会活动)沟通,同时还有生活心理沟通,了解小学生的所闻所想,帮助他们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也实现情感升华。另外,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与班主任形成沟通交流也是有必要的,例如来自班主任的课业评语、来自学生的心理日记、书信纸条等等传统方式都能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实现班级和谐管理,让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的互敬、互信、互爱关系彻底形成。

三、总结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一项重要工作,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基于教育本位、学生本文强调人本思维全程贯彻,契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展开教育过程,确保班级管理及教学有效性,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3篇: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语言沟通艺术分析

刘正松(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衡山镇中心学校安徽六安237000)

摘要: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语言这一门艺术,会让问题和事情变得简单而易解。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面对一群心智还不成熟的儿童,自然会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语言沟通艺术,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语言沟通艺术;重要性及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方式,通过语言沟通艺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化解班级矛盾。本文就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艺术的重要性和策略,进行详细阐释。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沟通艺术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得到不断发展和强化。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努力改善和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其一,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语言沟通艺术可以优化班级环境,促进良好班风班貌的形成。语言沟通艺术可以为师生搭建走进彼此内心的桥梁。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对其生活给予特别关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地给学生送去关爱和帮助,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取得学生的信赖;还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优化班级管理。其二,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语言沟通艺术可以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爱好。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运用鼓励和赏识的教育机制,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中语言沟通艺术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反之则会成为教学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要运用良好的沟通机制,立足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全方面的帮助和关爱。教师切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强势做派,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和蔼的语气,用诚心、爱心和耐心,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2]例如,我在面对班级的淘气大王跳跳(化名)时,就采用了良好的语言沟通来解决班级难题。跳跳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大王。他好似已经练就了一套铜墙铁壁的功夫,任凭教师们的各种批评和指责,对他来说都毫无作用。作为班主任,我通过家访,得知跳跳爸妈早已离异,他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因为心疼跳跳从小缺失父爱母爱,所以对其一味地溺爱。因此,跳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校,因为有的同学会嘲笑他没有爸爸妈妈,所以,跳跳就以调皮捣蛋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让同学觉得自己可不是好欺负的。了解情况后,在一次跳跳犯错误的时候,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我俯下身来,亲切地摸了摸他的头,用平和的语气对他说:“跳跳,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老师想跟你做朋友,可以吗?”我认真地伸出手,小跳跳有点懵,但还是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来。我俩大手握小手,一起笑了。从此,我们班就没有淘气包跳跳了,而多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小学生。教师用关爱的语言和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欣赏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日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班主任一定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班主任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不同的施教策略,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多方面的指导,能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对于爱好运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体育方面给予重用;对于爱好绘画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取荣誉;对于有管理才能的学生,教师可以委任班干部的使命,协助教师管理班级……总之,班主任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此为突破口,利用更加细腻的沟通方式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机制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三)积极落实赏识和鼓励教育

班主任实施赏识和鼓励教育,一定离不开语言沟通艺术。一个班级的学生,其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水平各不相同。班主任要一视同仁,合理分配自己的教育关注和关爱。随着新时代新课改的不断开展和深入,传统的、单一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经逐渐被淘汰,严师出高徒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赏识和鼓励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关系,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和水平。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言艺术能为班主任和学生搭建起有效沟通的桥梁。班主任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沟通中,可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教师通过语言沟通艺术,实现情感上的交流、融合和升华,有助于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4篇: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和谐班级环境构建

梁塑津(南宁市邕宁区新江中学广西南宁530203)

摘要:班主任管理可影响班内学习气氛,干预学生学习心态。因此,每个班主任都应定期审视自身管理行为,是否能力建立和谐的班级环境。针对此,本文首先对和谐班级环境的要求进行简述,定位和谐班级的基本形态。其次,文章对建立和谐班级应遵守的原则进行分析。最后,文章对具体的构建措施展开研究,望文中内容,可为初中班主任提供一些班级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主任管理和谐班级

一、构建和谐班级的基本要求

1.学生自身处于和谐状态

班级由学生构成,因学生具有学习需求,且具有学习需求的学生人数较多,才产生班级这一教学单位。因此,班级本身就应为学生服务。初中生为独立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与思考能力,他们的行为虽然会在班主任引导下,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式。但学生的行为,本质上仍然以个人思想为核心。即使班主任能够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限制各个同学的行为和语言。一旦个别同学存在不和谐思想,这种思想必将不断发酵,最终在班级内爆发,形成更加严重的不和谐现象。因此,构建和谐班级,必须保证学生自身可处在和谐状态中。学生个体思想正确后,班级才可形成稳定状态。[1]

2.学生交往处于和谐状态

初中阶段,无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课下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都将展开交流行为。当学生可在正常情况下交流,班级内相对和谐。当学生交流内容均与学习无关,交流行为将影响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情况,即学生在上课期间将不断走神,无法正常跟随班主任教学思路。而当学生之间交流过少,或存在因交流错误产生的矛盾时,学生大量时间都将放置在调节矛盾,或与同学恶性竞争之上,同样会影响学习质量。因此,构建和谐班级,学生之间的交往行为也应处在和谐状态。[2]

3.师生关系处于和谐状态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处在被管理状态中。学生接受管理时主要会产生两种心态,第一种,班主任管理方法被学生认可时,学生将主动配合班主任管理,班主任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班级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也可长时间保持在高质量状态中。第二种,班主任管理方法不被学生认可,学生对管理者存在意见,但碍于学生身份无法表达。因此,学生会用不服从管理的方式,来对抗班主任的管理行为。这种对抗心态将影响师生和谐,令班主任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时,班主任必须保证师生关系也处在和谐状态中,这样一来,班级才具有真正的和谐特征。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和谐班级构建应遵守的原则

1.以生为本

班级以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和谐班级环境也应以学生作为和谐根本。班主任设定管理办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学生需要的班级氛围,以及学生对于生生交流的看法和印象。当班主任无法通过学生的表现,判定学生的意见时,班主任可以应用反应效应概念,以潜在手段调出学生想法。反应效应指的是观察学生对于某种事件的反应,来判断学生内心真实想法。班主任可告知学生,自己即将改良班级管理策略,通常情况下,初中生不会对班主任行为提出明显质疑。班主任可观察学生接受管理时的反应,根据反应继续调整班级管理原则。将以生为本作为原则,可提升管理质量,令管理行为建立在学生配合基础上。

2.以激励为手段

和谐班级内,班主任即使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也应使用激励管理办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独特的长处,即使学生学习成绩未能达到高水平,学生个人也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班主任应该以正面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继续提升自身优势。同时,班主任在对一些同学进行正面激励时,其他同学会产生羡慕的情绪,进而对该名同学进行模仿,直至令自身也拥有优秀品格和能力。正面激励手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能够取得相对正面的效果。而反面激励手段,很有可能对初中生心理造成伤害。因此,构建和谐班级环境时,班主任应使用激励手段,将正面激励作为行动原则。

三、初中班主任管理中和谐班级环境构建策略

1.以学生个性为主,构建学习小组

成立学习小组具有两点优势,其一,学生们拥有正确的交流渠道,交流内容将以学习为主,生活为辅,可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其二,部分不善于主动与人交流的学生,拥有了固定的交流空间,可锻炼自身交流能力。班主任设定学习小组时,应按照学生个性和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偏内向和偏外向的学生分为一组,组内要拥有学习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此举含义为,学习小组内既可以达到个性互补,也可达到能力互补,社交和学习需求都可得到满足。构建学习小组后,班主任可定期观察小组状态。当发现组内存在不和谐因素,班主任应立即进行调节,只有保证组内和谐,才能维护班级和谐。[3]

2.采用学生管理方式,促进班级和谐

实际上,进入初中班级内进行调查可知,无论班主任采用何种管理办法,都会有少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属于正常现象,班主任不应与学生进行正面冲突,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在班级内成立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即班级内部管理,学生需要遵照班级内管理条例,管理自身并管理同学。同学之间在管理时,应使用和谐的方式进行交流。管理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监督学生行为,保证学生以正确思想管理他人,切勿产生“当官”的心理,反而影响同学和谐。

3.开展班级团体活动,增进师生感情

班主任可组织一些团体活动,例如心理团体活动,或简单的游戏活动等。游戏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令学生以主动心态加入到活动中。班主任可在活动中充当不同角色,进入游戏活动内与学生进行交流。通常情况下,班主任的班级角色为管理者,具有严肃和权威的特征,学生很难与班主任进行除学习外的其他交流。但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班主任的友好之处,与班主任建立平和的交流关系,师生感情也可在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增进。

结语

综上,文章以初中班主任管理为主,对构建和谐班级环境的途径,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希望文中所述各个构建途径,能够为初中阶段班主任们,提供一些可参考的文本资料。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