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以及对策论文(共2篇)

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工作的突破,其实首先都是从各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来进行转变开始的,这也是为了顺利时代的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那么信息技术的教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就整理了几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论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第1篇: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对策

王明杰(安徽省涡阳县城关中心学校,安徽亳州233600)

摘要: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面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困境,应该找对措施,对症下药。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扭转以往的教学误区,同时提升教师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恢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丰富教学的媒介,完善电教化授课,只有这样从“教”和“学”两个层面去改变,才能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提升;小学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学习效果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新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使课堂的主体,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学生有什么问题能当面反馈给老师,老师在作出调整,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媒介上要与时俱进,使用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开展授课,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变化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但是无论采取那种教学模式都必须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比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模式等等。在授课的过程中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要反复详细讲解,要结合经典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循环讲解,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得会,提升学习效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还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常识。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已经成为当下工作和生活的有效媒介,所以每个人既要学会使用,又要懂得起最基础的维护与维修,要想做到这些就必须对信息技术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认知。

二、改革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作为推广素质教育的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现有的教学体制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的小学生也不重视信息技术学习。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优化课程教学,首先就要革新教学思维,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信息技术老师需要思考的。信息技术授课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授课,确保硬件上的需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第一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也要改变,如果按部就班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根本调动不起来。信息技术课重在实践,重在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习得知识,改变认知,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启发,并且习得相关的技能。为此,在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这些教学模式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还有就是学生的“学”,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师生配合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教师一味的讲授,不观察学生,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状况,教学过程中容易偏离目标,学生如果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或者思路的话,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是教师讲授了什么知识,也不是教师尽可能讲授多的知识,而是学生经过课堂的学习掌握住了哪里知识,他们能否全面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了解学情。另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要与时俱进,颠覆常规课堂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信息技术情境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四、关注学生发展,开展层次化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生活经验、智力发育、个性特征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些反应在他们的学习上就是学习成绩层次不齐,高低有别,针对这种情况,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明白,既然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再教学的过程中仍采取整齐划一的节奏进行授课的话,那么是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必然会在学习上产生马太效应。为此,要想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搞清楚学生存在的差异,有效的划分学生之间的层次,实现层次化的梯度教学。

第2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探讨

林晋辉

摘要:教育改革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在相关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对相应的社会市场考察和监管过程中,对相关的社会需求人才素养,即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中,应现实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对应性的教学模式和办学体系的适当调整。学生学习时期的阶段性过程中,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未来社会职位划分的中转站,在传统应试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全面的掌握开始逐渐向全面的个体综合素质拓展和完善方向前进;这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设置,从实际角度上分析是为紧跟时代发展脚步,从侧面进行理解,其课程的开设也是为保证学生在现实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适当的调节和缓和。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信息技术科目课程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创设问题的改良和完善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教育改革;调整;信息技术;创设问题

引言:2003年2月,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借助教育部相关下发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定稿或在广州召开之际,广东相应成立了相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各学科研究小组,进行相关的学习、研究课标,在相关的新课程谈论和学习的过程中,争取到了教育部立项编写高中教材及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在相关的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结构组成中,相关的课程设计就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素养的基础掌握提出相关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互联网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及人工智能常识等。其科目的设定和课程的改革,是希望通过对传统教育方式中,主导的应试教育、课堂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善过程中,形成满足现实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的多样性教学模式,使其学生在相关的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实践、探索、分析、互动等学习方式的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在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相关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偏离了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即偏离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反思,致使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出现不足或停滞的现象。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问题情景指在对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实际教学需要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的场景情境设定,让学生通过在改订情境中的问题,进行自主的问题发现、思考和探索,并在能动的环节根据自身储备知识,进行相关的问题解决途径的实践。这样方式的应用,从整体的教学改革实施中可也看到,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使其思维能力、实际操作水平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说一门专业性较高的技术课程,因此,在相关的实际教学中就需参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社会对应需求的进程中,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探索、解决现象信息技术中出现的问题的系统掌握,提升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也使其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得到相应培养[2]。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存在问题

当前,虽然大部分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使用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模式,但学生在“信息”及“信息技术”两者之间的认识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偏差,出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教师在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案的准备不充分、相关的创设问题没有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相关的设计而出现的,这里包括:

1.相关创设问题情境偏离实际教学要点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是为是学生在相对应活跃的教学课堂氛围中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相关教学目标规定的知识重难点;在更好的辅助教师进行知识教授的过程中,为学生自主意识的思考和问题探究的思维能力发展提供一定的平台和相关辅助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创设问题的应用也成为当下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的核心方向,但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时候是紧抓整体教学的课堂氛围,而忽略了相关创设问题和实际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

2.创设问题往往流于形式为使相关的课堂教学达到相关的教学指标,相关的教学任务目标的完成,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双向的交流互动中来同步达成。由此,教师对相关的教学内容的创设问题就需按照学生的思想角度和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情境设定,即相关问题的创设因贴近学生日程生活,使学生在相关的问题思考上,能代入实际生活经验,高效启发学生的相同性的同时,推动其自主思维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和探讨。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参照的还是上级或相关部门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得相关的教学方式形式。没有真正地使创设问题成为培养学生自主问题思考、处理的手段,且不能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成效的体现[3]。

3.创设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同时部分信息技术教书在创设问题的进程中,片面化、单向性的问题设定,使得相关的问题情境表现过于表面化,不能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探索精神和兴趣,也在侧面浪费着双方的时间。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相关策略

1.围绕教学重点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电子信息的技术也在相关的社会进程需求中,稳步前行,随着现实和虚拟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涉及领域的范围也在不断地的发展并壮大;这里我们熟知的就有:视频、音频编辑,电子档案,程序设计,图像处理等。在相关的教学要求和实际需求的满足过程中,教师对创设问题就要将相关重点知识内容和实际教学目标进行统一和联系,以提升相关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相关的教学标准。如:在“Excel数据表格处理”教学的过程中,其着重要紧抓的是学生对Excel表格的运用和了解。在进行相应的问题创设,可按照学生实际学习进度和日常生活接触事物进行相关数据的假设和拟定,在提出定向的问题中,不仅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将教学难点包含在情境中[4]。

2.结合现实生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与现实社会存在对向性的联系,也可以说掌握信息技术内容和相关操作流程,是为在实际生活问题出现的过程中,能有效利用相关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截至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就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以多媒体的相关处理软件进行教学;由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内容进行考虑,适当选择较为科学的创设问题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问题,使学生能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在熟悉的情境中高效、快速的掌握相关教学知识。

3.充分的问题情境准备问题情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其所必备的前提条件即为教师在相关的问题创设中要结合多项的现实问题和场景进行,只有在前期有充分的情况了解和分析,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问题的创设和相关课堂氛围建立。其问题创设中具备的现实性和典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针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而进行的知识重点的自主探索和自主思考;如:在讲解数据信息搜索引擎时,教师可创设某项体验活动,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前期活动资料搜索、活动成果、活动来源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信息搜索的能力[5]。

结束语: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探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相关的进行中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繁琐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相关的问题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其相关的成效的体现,绝不是短时间就能显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师充分意识到自身在相关的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指导作用的主力军中,如果在相关使其的信息技术教学创设问题的忽略和遗落的过程里,也是影响教育改革里提出的全面综合发展的阻碍。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相关教学内容问题的创设和职业教学热情的提高,只有调动其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相应发挥革新与创造能力,真正确保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改革进程在相关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中,得到稳定持续的推进。

下载文本